2025年01月10日

悦影评|观《出走的决心》:每个人都需一场离开埃及的“出走”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1月07日 11:45 |
播放

我是谁?这是人类自我诞生以来的千年之问。这一问题贯穿人类精神的发展历史,也产生了众多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答案和活动。正是这一问题的驱使,产生了宗教、哲学乃至天文地理等等学问。在这些浩如云烟的众多探索中,有形而上的,他们向天空寻找答案,向神灵诉说疑惑,向纯形式的高深哲理发出邀约;也有形而下的,他们只问一个问题,什么是应当的生活。人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,才是自我的,才能实现自我的自由,才能塑造和建构自我的大厦,才能体验到幸福。

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里,苏格拉底和特拉西马克的讨论中,提出了“人应该怎样生活”的问题,这个问题最终被转化为,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”。什么才是人应当的生活,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兼顾自由和自我的完整状态,又不辜负自我的社会伦理责任?

我是谁?这个问题有应然的答案,也有实然的状态。“我”应该是个自我定义的自由实体,正如在圣经中,上帝回答摩西“你是谁”的发问中,上帝回答道“我是自有永有”,除了上帝自己能定义自己,任何外在之物都无法定义他。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呢?显然除了上帝之外,没有任何一个外在之物能定义我们。我们不能用牛的力量定义自己,不能用雄鹰的飞翔高度定义自己,不能用狼的速度定义自己。我们只能自己定义自己。就是上帝创造的我们,也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切的定义。

然而,现实中呢,我们对自己的定义恰是被定义,我们是一个母亲,是一个父亲,是一个妻子或者丈夫,是一个职员,是一个儿子,是一个女儿等等,我们总是在社会结构中扮演者已经设定好的角色,努力完成着他人的期待。

正是在自我的应然和实然的冲突中,我们陷于矛盾。自我在历史的空间和惯性中被塑造,因此当下的我们就是历史的结果,而历史的伦理传统是我们当下的因。我们在历史中,被传统的伦理惯性所赋予的角色固化了,成为自我被困的牢笼。但是自我在其中却并未屈服,而是在不断抗争着。因此,历史潮流中的实然自我,并不是真正的自我,而自我反抗则是走向应然自我的没有终点旅程的起点。

“谁家老娘们不听老爷们的话?”,“哪个老娘们不生孩子,不做饭?”,“来碟醋!”,“你就是不明事理!”,“她是家庭妇女!”,女人在历史传统的男权社会中,被塑造成一个家庭固定的奴婢角色,她唯一的存在,就是生孩子和做家务,其它的一切都是超越了众人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忤逆。正是因为此,白素贞才不顾法海的警告,去追求自己的爱情,织女才冒着危险与牛郎生儿育女。女性对传统角色的反抗,对自我的追求,对过一种“良好生活”的不懈努力,在我们的历史上,一直绵延不绝。

女性被困在家庭中,她只能成为一个服从和服务的符号,她不能有任何关于自我的想法,否则就是大逆不道。夫唱妇随的伦理规定,并不是女人的本分。正如波伏娃在《第二性》中所说,性别本不存在,它只是被男权定义了而已。男权定义了女性,把它置于从属的状态之下。

在历史传统伦理惯性所加给女人的身份和角色牢笼之下,大多女性视之为理所当然,她们把实然视之为应然,从而放弃了自我反思的能力。她们不会去想自己的理想,她们不会去想除了现在的状态,还有另一种生活,她们的自我逐渐丧失了。在她们眼里只有传统伦理所附加的道德义务,却没有或者失去了关切自我的勇气。

“等结婚了”,“等孩子大了”,“等女儿结婚了”,“等孙子上学了”,在这无尽的给自己设定的等待中,她们等来的只是“等待”。

伦理惯性所赋予女性的角色,阻碍了她们对“良好生活”的追求,让她们停在原地,只为家庭献上没有回报和价值的一生。丈夫获得钓鱼冠军,女儿工作获得提升,女婿工作取得新进展,全家在庆祝的时候,唯独没有作为同一个家庭成员的李红什么事情,她唯一的存在就是当丈夫孙大勇敲窗的时候递上一碟醋。

李红的出走是一场“人应该怎样生活”的讨论,她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,终于给出自己的答案,当她把ETC卡扔出去的那一刻,她就踏上了“自我”之路的真正起点,只是这个自我之路没有终点。

李红对自我回归的过程,从一开始就隐藏在她的人生中,她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,她有自己的理想生活,理想自我,只是在社会伦理的惯性中,在家庭婚姻所赋予的道德义务中,在不断的等待中,她将这一理想延宕了。然而,她不愿这一延宕成为自己的人生,而下定了决心“出走”,去寻找自我。

李红自驾之路,是一场出埃及的旷野之行,这一出走,尽管会经历很多挫折乃至困难和辛苦,但是她知道,这是她自己的人生,她结束了为奴的埃及生活,踏上了自我角色的重新塑造,踏上了“应该”的生活之旅。

每个人都需要一场“出埃及”的“出走”,因为也许你习惯的,或者你不习惯的一贯角色和状态,是为奴的生活。这告诉我们,在我们惯以为常的生活中,不能丧失反思的能力。

就像今天的基督徒,被教会塑造了身份和状态,却失去了自我,他们也许忘记了自己的信仰,忘记了自己与上帝的关系,忘记了诚实与心灵的敬拜。他们真的不知道了什么才是“良好的信仰”,什么才是“良好的符合信仰的生活”。

今天的基督徒,真正需要一场“出走”,一场出埃及的旷野之旅!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